手术麻醉患者的术后早期24小时是患者病情波动的高危时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为了优化患者术后管理,实现手术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快速康复,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张林忠主任的带领下,成立了山西省首家麻醉重症监护室,目前开放床位6张。在新成立的麻醉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作为围手术期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为手术患者提供“全周期、多维度、更舒适”的诊疗服务,这标志着山西省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科转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麻醉学科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拥有独立的理论、技术、药物、器械和设备,这些决定了麻醉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更具优势和能力。麻醉重症监护室在成立初期,赵利军老师从科室中抽调出专业素质突出、技术水平过硬的医生和护士进入AICU开展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炼”,查看监护、病历书写,开具医嘱,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等工作已经做到了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迄今为止,麻醉重症监护室在成立2个月的时间里共收治患者140余名,收治的病人分布在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口腔科等多个科室,全部安全转出,得到了外科医生和患者家属的高度认可。
监护仪上灵动跳跃的波形、微量泵此起彼伏的提示音、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嘶嘶声,还有偶尔出现的几声警报……麻醉科医护团队忙而不乱地穿梭其中,这是麻醉重症监护室日常工作的缩影。术后进入麻醉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经历了重大手术的打击、重要脏器功能差、术中生命体征不够平稳,帮助此类患者安全度过术后风险高发的24小时,是AICU的工作重点。完善的术后监测如动静脉穿刺测压、心排量和脑氧监测、凝血功能检查、超声心肺功能评估;充分的支持治疗如镇静、抗凝/止血、抗感染、脏器保护等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尤其是颇具麻醉科特色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应激反应,缩短了卧床时间。
2023年4月28日下午,麻醉重症监护室迎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患者李某,男性,57岁,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基础疾病,术前诊断:声带肿物,拟于全麻下行声带肿物切除术。术前评估患者声带肿物较大,可能合并困难气道,主麻医师选择了琥珀胆碱进行全麻诱导,手术开始后大概40min后,麻醉医生发现监护仪上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波形持续走高,40-50-60-70……甚至一度升高至80mmHg。如此高的二氧化碳分压,会导致颅内压力急剧升高,甚至危及生命。纤支镜检查气管导管位置和听诊双肺呼吸音并无异常……而此刻患者的体温也出现了明显升高,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种罕见病——恶性高热,此类患者骨骼肌细胞发育缺陷,在某些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肌肉强烈收缩,体温急剧升高,同时可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出现酸中毒、高血钾、肌红蛋白尿、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变化,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患者病情危重,必须尽快脱离可疑麻醉药物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手术结束后,患者于13:00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在张林忠主任的带领下,赵利军老师和李肖君医生接诊了病人,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机械通气、物理降温、急查血生化、碱化尿液、重要脏器保护等举措,同时紧急联系院方调取特效药物丹曲林。幸运的是,脱离了可疑致病药物并且在麻醉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生命体征趋向平稳,体温和二氧化碳分压一点一点的降低,相关指标逐步向好。下午18:00在充分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第三日转回普通病房,未见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让人感动的是该患者在出院时还给麻醉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团队送来了锦旗,他的家人感慨地说:当时听说患者术中出现恶性高热时,他们在手机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深知这种疾病的凶险,当时心里特别绝望……“我们很幸运,遇到了山医大二院麻醉科的医生,艰难的时刻没有放弃,用精湛的技术把我的家人挽救了回来,我们很感谢”。
麻醉重症监护室以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全院越来越多学科的认可,让术后需要观察治疗的危重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山医大二院麻醉学科正在加速成为围术期医学的核心角色,这是时代赋予麻醉人的要求,虽然这一过程中必定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是,张林忠主任鼓励大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山医大二院麻醉人始终牢记:惟有使命在肩,笃定前行,奋发有为,方能不负重托,助力健康山西行稳致远!
(校对:郭琳 高志国)
(编审: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