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年院史回忆录 >> 正文

康复医学领域的开拓者

——追忆我院原康复医学科主任赵郁青副主任医师

来源:        作者:       编辑:       时间:2018/04/10 16:18:29       浏览次数:次

1955年,21岁的赵郁青从太谷卫校毕业来到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原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怀着一颗报答的心,开始了他热爱一生的医学事业。

贫家少年终圆学医梦

上党天高四望遥,留城佳气动春潮。绿还绛水风送暖,青露行山雪渐消。上世纪30年代,战乱纷纷,民不聊生,祖辈们为生存听着传说,跟着感觉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大迁徙,由山东章丘一路西行逃荒来到了“富饶”的山西屯留,从此定居在山西省屯留县东李高村,开始了新的生活。由战乱逃生,到相对稳定,住有所居,地有所耕,已经是很满足的先辈们又目睹了日本鬼子的烧杀掠夺,幼年的赵郁青心里埋上了仇恨日寇爱国报仇的种子。在1944年的夏天,在大约10岁时,有一天忽然觉得眼珠疼痛,头额剧痛,有时彻夜难眠,流泪或有脓物流出,眼睛勉强睁开时,双眼什么也看不清楚,一时急坏了家人,到处求医问药,喝苦药汤,用草药水洗,最土的办法就是用破碎的瓷碗片在眼睛上刮来刮去,用来去除眼睛里的浓肿,由于医疗知识的落后和药物的匮乏,一个小小的眼部疾患就让他尝尽了苦头,那痛苦的滋味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他幼小的心灵,发誓长大后要学习医术为家里人和父老乡亲解除疾病痛苦。在村里由于家庭姊妹较多,身为长子的他,从小就去地里做农活,替父母分担家务,但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找下顿,父亲有一次外出干活带回来一只野鸡,久未食荤的姊妹几个在一旁睁着眼围着等着冒着香味的铁锅炖鸡,这时邻居的孩子也过来了,大人们揭开锅盖,拿着勺子在锅里一块一块地往每个孩子碗里盛着,到他跟前就剩下骨头和汤了,一边盛一边和他说,你年龄最大个子也高就多喝点肉汤吧,肉吃多了不好消化。其实哪里是不好消化,明明是分不过来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安慰。他从小就照看弟妹,替父母分担家务,过早的当起了小大人!家里的二舅学过四书五经,小有文化,还是个乡间郎中,看到他懂事较早就教他读书、写字,学三字经,由于家里穷,孩子们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虽然学费不高还是交不起,父母咬牙送他一个去学校住校读书,直到1952年在屯留中学毕业报考学校,由于受家庭条件不好的限制和对学医的向往,就报考了管吃不交学费的学校山西太谷卫校。

学校毕业来到现在的二院,初入医院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只有在各科跟着老师学习,由于喜欢运动体育,1959年9月院领导派他到成都体育医院进修,专攻运动创伤,运用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人们日常的跌打损伤等运动创伤进行系统的学习,为今后的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院康复医学科发展奠定了雏形。

特殊年代为民治病祛疾

1963年“四清”运动开始,赵郁青跟随工作组来到介休县宋古村与老乡同吃同住,每天到老乡家里轮流吃派饭,看到老乡王祈福虽然年轻力壮,却由于病痛四处求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不能下地干活,卧床不起,甚至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非常痛苦。在村里由于没有劳动力,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意味着失去一切。为此,他运用自己的医疗技术,通过手法复位、按摩、中草药及敷膏药等方法,天天上门精心治疗,半个月后王祈福的病情逐渐好转,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不但挽救了一个家庭,就连周边的老乡也口口相传,都来找太原的“赵医生”看病,一时求医者络绎不绝。就这样,他和当地的老乡融为一片,事隔三四十年,老乡们一有病痛还来医院找,有的甚至成了一辈子的朋友,逢年过节还相互来往!

1969年冬天,为了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服务”的号召,全院停诊,除了留守人员外,全部北上朔县农校备战。当时医院给每个家庭发了箱子和草绳,常用生活用品打包带走,借的桌椅床凳等公共用品上交(当时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公用的),孩子们投亲靠友,有的送到兄弟姐妹家寄宿,有的送回父母身边,反正一句话不能带孩子。就这样,一夜之间医院里漆黑一片,全部人马搬离。

初到朔县,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家都住在一排排的窑洞里,用煤炭烧着火炉,大腿搬粗的烟囱抽着呼呼的风把家里烤得暖暖的,白天挖战备地下医院,设有门诊,也接待部分门诊病人,晚上政治学习,一直到了1970年的夏天,才结束了这场看似传奇的经历,大家又回到了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各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我省的自行车、摔跤、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全国名列前茅,随之也出现了较多的运动员受伤的现象,为此,省市体委聘请赵郁青为运动员创伤保健大夫,对平时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做专业的医疗指导和治疗。由于他对医疗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研究,对常见的在运动场上肌腱韧带拉伤、肢体接触外伤、关节脱臼、错位,平时训练出现的腰肌劳损、滑膜炎等病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法。

1974年夏天,全国篮球联赛在太原市杏花岭体育场举办,比赛进行到四分之一半决赛,关系到能否入围决赛,各运动队使出浑身解数,下半场比分非常接近,此时场上的运动员有了肢体接触并发生碰撞,导致一名主力前锋运动员右上肢肩关节脱臼,肢体不能活动,立马退下阵来,即刻队里上下乱做一团,领队教练手足无措,眼看到手的的金牌将被别人抢走,又急又恼。就在此时想到了赵大夫,赵郁青正在现场观看比赛,接到大会会务组的通知,立刻进入运动员休息区,经过诊断决定现场复位,叫受伤运动员平躺在球场地面上,其他人做辅助固定,对受伤肢体运用手法经过牵拉推送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叫运动员起来试试做几个投篮动作,哎!好了!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了,马上又将这名队员换上场,在最后的几分钟内凭借队员的出色发挥,险胜对方。比赛结束之后,由于赵大夫的精湛医技,得到大会会务组和运动队的高度赞扬。

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常有受伤,特别是由于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大运动量训练,容易导致肌腱韧带关节损伤,这是运动员的常见病,也是困扰运动员的成绩无法提高的瓶颈,为此,赵大夫亲自给各队教练授课,传授防治方法,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并对受伤队员,运用理法方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保健和治疗,使运动员竞技状态得到提高,为山西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至今他留下的一些方药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仍然发挥作用。

援非期间弘扬中华医术

1987年,赵大夫参加中国援助吉布提医疗队并担任队长,医疗队共有四名队员,其中翻译一名,口腔专业一名,针灸大夫一名,按摩大夫一名。吉布提是一个非常小的非洲国家,面积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太原市大小,人口不到50万,一直是法国的殖民地,到1977年才独立,全境终年酷热少雨,最高气温达45℃以上。气温通常在23℃到30℃之间。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为150毫米。雨量多寡变化无常,地区差别也很大,内陆地带几乎毫无降雨。他们住在首都吉布提市一座封闭的小院内,跨过马路就是上班的医院,距海边很近,根据外事纪律所有外出都要求两两相随,一是保证安全,再一个原因是当地黑人文明成度不高,见到中国人就伸手要东西甚至有不文明动作。上班的医院大部分是法国人,部分护士和辅助人员是当地人。中国的针灸享誉国内外,他们也非常崇拜,来做治疗的病人很多,常见的腰腿疼、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效果最好。当地政府一位部长睡觉起来后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法国医生看了要求住院治疗,但他由于公务原因不能马上住院。法国医生跟这位部长说,听说中国的针灸不错,你去找找他们吧!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怀疑我们中国的医术,说白了,就是要看我们的笑话。所以,这个部长过来后医疗队非常重视,因为在异国他乡他们代表的是“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他们是中非友谊的使者,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经过初步检查,部长有典型的症状:面颊动作不灵,表情不自如,前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鼓腮和吹口哨漏气等。赵郁青采用针灸治疗,取患侧的太阳、下关、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等穴及健侧的合谷穴针灸,中药用益气活血祛痰通络的法则治疗,药方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效果真的很好,以前的症状基本消失了。这位黑人部长见了人就高兴地用法文说:中国的针灸太厉害了!(La Chine est trop fortlacupuncture!)。此事传到大使馆后,赵大夫的医术得到一致赞扬,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求医者纷至沓来。

在吉布提工作的两年,赵大夫所在的医疗队虽然人数在援外的各队最少(只有四人),但是发挥了积极的联络沟通桥梁纽带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医疗援助任务。

1989年援外归来,原运动医学科张榕溪主任调回家乡海南海口农垦总医院工作,医院安排由赵郁青接任科主任工作,这时的运动医学科有12人,由1957年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体疗科更名为运动医学科,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

不断进取成康复医学先驱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属于精细医学,融合国粹医学传统手法实践精华与国际运动医学功能康复理念,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受伤的身体“完璧归赵”。开展的主要治疗项目有颈、肩、腰、腿、四肢的运动损伤,气功治疗,腰、颈椎病的牵引、按摩,手法复位,针灸、封闭和医疗体操,同时还兼顾省市体育运动队的医疗服务。运动医学科在医院有着它独特的地位,许多腰腿疼的病人在非病理状态介于手术和不手术之间的情况下,通过对症治疗一般都能缓解和康复。

记得有一位病人从化工厂来,年龄不到40岁,在工作中搬重物,由于用力过猛,导致腰部受伤,在家已经卧床两天,是用一把椅子抬过来的,看到病人一脸愁容甚是痛苦,经过一番检查,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有嵌顿,经过手法牵引复位硬膜外封闭之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回去卧床休息了几天就正常上班了。山西是重能源化工基地,像这类的病人经过运动医学治愈的非常多,到1990年运动医学科的门诊和治疗量已达到4.6万人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的发展,1995年在赵主任即将退休之际,我院运动医学科和理疗科合并成立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对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身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使其重返社会,有意义地生活。

康复医学科的成立,对医院的发展意义深远,是患者的福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赵郁青主任对我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官方微信

  • 主办单位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备案号: 晋ICP备12002983号  邮编:030001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151号

  • 医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