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一例胃内多源发巨大早癌病变在内镜下微创技术摘除术,标志着学科在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方面技术日臻完善,不断挑战新难度,不断取得新突破。
消化内科收治的此例患者较为特殊,该患者因外院检查发现胃窦一0.5×0.7cm溃疡灶,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当地医院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通过胃镜下胃粘膜剥离(ESD)术予以切除病变,以防止该病变发展为进展期胃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于是,患者立即就诊于山医大二院,并在住院后再次行放大胃镜检查。消化内镜中心王慧敏医师发现该患者胃内共有3处病变,且其中两处病变巨大,从贲门小弯至幽门前区,胃内早期病变之大,世界范围内未见报道。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原丽莉组织全科人员针对此例患者进行了术前讨论。毓珊主任医师建议先行消炎治疗,一周后,为患者行内镜下胃粘膜剥离术(ESD)。
该特殊患者病变胃镜下手术切除技术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风险均较大。术前,医务人员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风险,患者及家属仍要求胃镜下治疗。在医院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原丽莉主任制定了详尽的手术策略,毓珊主任医师及王慧敏医师、武鑫医师联合为该患者实施胃ESD术,手术历时11个小时,虽困难重重,但最终成功为患者剥除胃内巨大早癌病变。术后给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粘膜内高-中分化腺癌,各切缘均为阴性,达到了治愈性切除的标准。”患者于一周后出院。
据原丽莉主任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4.0%和48.6%。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3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主流的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式。利用高频电刀切开病灶周围的黏膜,由黏膜下层剥离切除病变,适用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1%)且能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肿瘤的早期胃癌。ESD较外科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且能保留完整的胃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均应积极完善胃镜筛查,发现病变后尽早内镜切除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初审初校:原丽莉
复审复校:王晔华
终审终校: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