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孙思邈《备要千金方·大医精诚》
今年,山医大二院智兆军从事康复医学28年。
智兆军,1968年出生于古城太原。智氏,山西古姓,追根溯源,春秋时期,三家分智的历史故事,当地人耳熟能详,祖上的名望已经随着历史的尘烟消散,如今的智大夫治疗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推拿而起沉疴,故被称为“智氏一绝”。在行医过程中,他以“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为准则,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感同身受,殚精竭虑救治病人。简而言之,作为一位医生,须医技精湛,品德高尚。
精研专业 终成医家
智兆军,打小酷爱中国传统医学,经过数载寒窗苦读,博览群书,高等学府山西省中医学院毕业,20岁入行,深谙岐黄之道,数位恩师悉心教诲,使他成长为一位享誉省内外的康复医学专家。
早年当学生的日子十分辛苦。第一年,盯着老师的手法,愣是瞧不明白其中门道,晚上接着琢磨,苦练基本功,照着书本反复练习,依然一知半解;一年后,跟着老师一刻也不闲着,把推拿的名称及医理反复识记,小本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直到烂熟于心;第三年,功力初显,每次推拿,穴位和力道的掌握分毫不差。一番摸爬滚打,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治病如练兵,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非精研之法难以手到病除。
2006年,智兆军赴天津参加学习培训,他扎扎实实地坐在那里亲身体会各地医生的不同手法.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各种手法杂糅在一起,引起了并发症.到了晚上,他头晕、心慌、血压飙升至180,咬牙吃了一片降压药,躺在床上,脖子稍动一动,心口就紧得难受,只好去医院,CT显示颅内大动脉血量减少,由椎基底动脉压迫导致。经过整脊专家王雷教授的一番调治,他的“濒死感”才解除。可是,症状稍有好转,他就缠着老师收徒弟,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想学点真本事的着急劲,王主任生气地说:“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以后再不能这么做了,太危险!”话里话外算是答应了,他高兴地合不拢嘴。
智兆军的琢磨劲上来了,谁也拦不住,遇到难题,电话请教还是解决不了,他就带上病人去北京,一起参加学习班。前一阵子,58岁的患者赵一平就让他领到了全国培训班的现场,专家当场拍板,“骨盆旋转,是由于平时爱跷二郎腿造成的”,得!又学了一招,他心里甭提多开心了!
医术创新 不断进取
近年来, 智兆军推崇的“零角度”复位方法,治愈颈腰椎患者2万余例,这项技术在省内首屈一指,为同行和患者所认可。
05年秋,时近中午,智兆军接到了一个电话,“智大夫,你得救救我姑娘啊,她才十几岁,现在头疼得都不想活了”。“别急,慢慢说”……原来,武乡县的初中女孩兰芝,突然有一天头疼,妈妈没太当回事,次日,孩子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用头愣往墙上撞,家长慌了神,赶紧把孩子送到了省城的大医院。智兆军见到兰芝的时候,她身形瘦小,面容枯槁,头痛欲裂,眼看着一把就揪下来一绺自己的头发,核磁、CT,各种检查都做了,结果显示正常,其他学科的大夫们束手无策。智兆军仔细观察、反复审视,最终做出诊断。“环椎三边征”“颈二切凹征”,是由于长时间处在一个姿势造成的,而且刻不容缓,再不治疗,病情加重会有生命危险。事不宜迟,他采用传统的“隆式整骨手法”,并创新结合最新的“零角度”复位法,一提一按、一揉一拍,疏通经络、推行气血、刚柔相济、快慢得宜,仅仅20分钟,兰芝的感觉就好多了,继续治疗两周,痊愈出院。
智兆军二十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各类颈、肩、腰、胸、骨盆等部位的推拿手法,闲暇时手不释卷,翻阅了大量古籍医书,比如《黄帝内经》《金贵要略》《歧伯按摩经》等。他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了如指掌,熟稔于心,手下察微知著,犹似“庖丁解牛”,非一日之功。他说:“推拿在古代被尊称为‘元老之术’,我掌握得远远不够,还得学!老百姓觉得神奇,是因为大家不了解,用的不多,所以大力推广康复医学很有必要!”
谨遵古训 无愧于心
若干年来,智兆军始终遵循古训,不敢有丝毫懈怠。推、拿、按、摩,每一步都一丝不苟;揉、按、捏、点,每一招都暗藏玄机;起、落、开、合,每一项都精准到位。即便一个病人的治疗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自己累得精疲力尽,也从不懈怠,他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慢功出细活”的诊疗理念一坚持便是30年。
然而,让智兆军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做的是一份孤独的事业,很多医学生因为太过清苦不愿意学康复医学。“费时间、挣钱少、工作枯燥而繁琐,年轻医师都愿意选热门专业,不想劳神费力沉下心来做这份苦差事。”伴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的手艺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他认为,对颈腰椎疾病传统推拿手法的传承,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践诺”,他要做传统康复医学的坚守者。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了解和接纳古老的“推拿”技艺,接受康复医学的专业治疗。
“一直干下去,做好每一步。”这是一位康复医学工作者内心最质朴的解读,他期待方兴未艾的传统推拿手法今后能够发扬光大。
侠肝义胆 济世救人
在医疗环境恶劣、医患矛盾凸显的当下,智兆军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冷静,更有一份难得的自省。“遵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和病人用心相处,就不会有投诉。当医生和患者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从自身找问题。”针对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思忖片刻,智兆军如是说。在智兆军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患者赠送的书法作品,上书:“神近侠,品近圣,做人模范;德近佛,才近仙,从医楷模。”虽然有些溢美,却颇合他的禀性。他平日为人洒脱豪爽,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皆如自家人一般,不肯让“自家人”多花一文钱。
十二岁的萍萍,看到穿“白大褂”的害怕,哭个不停,智大夫一边哄她,“不疼,孩子,别怕!”,语气俨然邻家大叔,一边轻轻地在肩上按揉了几下,孩子立刻不疼了,“扑哧”乐出了声,萌态可掬。一位老太太前来求医,脚底抽筋,还疼!智兆军脱下老人的鞋袜,一寸寸触按,他说:“没问题,不用吃药。”老人讲:“给我开点药吧!”他答:“不需要,您老买一双带气垫的鞋,回家用热水泡泡脚,就好啦!”
就这样,悲天悯人济世救人的情怀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智兆军副主任医师的心中,视患者如亲人的行医风格已经形成习惯。他深知,山医大二院给了他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他的人生情怀就应该体现在对患者的殷切关注和对医术的不懈追求!体现在内心对传统康复医学事业的这份挚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