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王彩虹教授团队发表SCI论文揭示年轻痛风患者免疫表型免疫治疗新切入点—Th17/Treg免疫失衡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风湿免疫科       编辑:王晔华(宣传部)       时间:2024/04/17 16:53:44       浏览次数:次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王彩虹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揭示年轻痛风患者免疫表型免疫治疗新切入点——Th17/Treg免疫失衡的SCI论文。针对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论文研究了早发痛风和晚发痛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特征及差异,提示早发痛风和晚发痛风的治疗侧重点应有所差别。该论文在山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王彩虹教授指导下,由其2021级硕士研究生字晓宇执笔,近期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杂志发表,影响因子4.6分。

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组织沉积为特征的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但其免疫学驱动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痛风出现首发症状的年龄可分为早发痛风(<40岁)和晚发痛风(≥40岁),近年来早发痛风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尽管现有的降尿酸疗法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对于不能耐受传统降尿酸疗法或不能达到和维持目标血清尿酸浓度的痛风患者,仍然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选择。痛风的发生一般认为主要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分泌增多和固有免疫过度活跃所致,但该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痛风的所有疾病状态。

本研究比较了早发痛风、晚发痛风和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T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特征及差异,结果提示早发痛风和晚发痛风患者外周血Th17/Treg免疫失衡存在差异,早发痛风的Th17/Treg比值升高主要与Th17细胞增加有关而晚发痛风的Th17/Treg比值升高则与Treg细胞减少有关。此外,痛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显示,IL-2水平与Treg细胞绝对计数呈正相关,而其他血清细胞因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亚群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基于促进Treg细胞增殖和恢复免疫耐受的低剂量IL-2疗法可能为晚发痛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研究中早发痛风和晚发痛风Th17/Treg免疫失衡的特征性差异提示早发痛风和晚发痛风的治疗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别。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已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2021年风湿免疫科免疫微生态实验室成为山西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2023年成为山西省风湿免疫精准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周期联合、免疫调节”“免疫平衡、免疫耐受”等新理念,多次在国际大会上发言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誉为“山西特色”治疗体系。

从周期联合、免疫调节到免疫微生态,山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致力于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及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是国际上率先使用低剂量 IL-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团队之一,这种新型治疗理念促进了Treg细胞的增殖,重建了免疫耐受,恢复了免疫平衡,提高了风湿性疾病长期缓解率,减少了重症感染、包括减少新冠重症感染,极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造福了广大风湿患者。

山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在学术领域也不断取得佳绩。科室实验室对于淋巴细胞如Th17细胞、Treg细胞及淋巴细胞精细亚群如Treg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8-2023年近5年内累计发表SCI论文110余篇,中华级及国家级论文200余篇。免疫平衡思想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和亚太抗风湿病联盟(APLAR)等国际会议发言,其中在国际风湿病学的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包括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Autoimmunity Reviews、Rheumatology (Oxford)、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等期刊。编写了《免疫微生态学》《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耐受》2本专著,其中《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耐受》荣获2023年度医界好书。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35项。

(校对:高志国 孟亮)

(编审:王红)

官方微信

  • 主办单位名称: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备案号: 晋ICP备12002983号  邮编:030001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151号

  • 医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